印度手机市场外资困境:政策打压与本土化挑战
政策打压频现
近年来,中国手机企业在印度遭遇了一系列政策打压。印度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,包括抄家抓人、冻结资产、指控偷税漏税和认定转移资产等。其中,vivo受到的打击尤为严重,不仅有印度代理商被捕,还被低价收购了在印度的股权。最近,vivo又被指控“未经批准通过分销商转移资产”,涉及金额高达7000亿卢比。
印度制造的双重目标
尽管印度政府一直宣称要吸引外资和发展本土制造业,但为何会突然对这些外资企业采取如此严厉的措施?从中央政府的角度来看,打压这些头部企业的主要目的是:
1. 逼迫企业本土化:通过施压,迫使这些企业吸引更多配套企业到印度,实现本土化生产。
2. 加速资本化控制:推动印度国内企业对中资企业的收购,逐步实现印度资本的控制。
印度手机制造业现状
目前,印度手机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组装环节,核心零部件依然高度依赖进口,主要来源地为东亚地区的中日韩和我国台湾地区。印度本土企业在整个手机行业的产值贡献率仅为15%左右,主要生产一些外围部件,如充电器(2.4%)、充电线(0.06%)、麦克风和扬声器(0.6%)、电池(5.7%)、少量摄像头(2.5%)和外壳(1.6%)等部件,以及PCBA板的组装(2.1%)。
核心零部件的缺失
在手机产业链中,居于核心地位的CPU、GPU、内存、存储、辅助芯片、电源管理芯片和显示屏等关键部件,尚未在印度实现本土制造。即使是非核心零部件,如线耳机的国产化率也只有60%,麦克风和接收器的国产化率更是低至2%。
小米高管的观点
小米的印度高管曾指出,目前印度手机配套产业链中,只有手机充电头(95%)和充电线(80%)实现了较高的本土化生产。而占手机成本40%-45%的PCB板及其核心组件,仍需从中、日、韩和我国台湾地区进口。
总体来看,印度手机制造业虽然在组装环节取得了一定进展,但在核心零部件的本土化生产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。政府的政策打压虽然短期内可能促使部分企业加速本土化进程,但长期来看,如何实现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仍是印度制造业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33分前
3秒前